首页

第一视角 美脚下载

时间:2025-05-30 07:25:44 作者:不带违禁品、勿信“押题” 教育部发布2025高考预警信息 浏览量:98782

  中新网5月29日电 据教育部微信公众号“微言教育”消息,2025年高考临近,广大考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最后的复习备考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,散布高考相关虚假信息,制造贩卖焦虑,组织实施诈骗,甚至诱导考生作弊,严重损害考生和家长切身利益,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。为此,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,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谣言,提高辨别能力,谨防上当受骗,切勿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,诚信参加考试,遵规守纪守法。

  一、组织高考作弊难逃法网

  【案例】

  2019年高考期间,林某与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,策划利用电子设备组织高考作弊。该团伙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能获取高考试题的杨某。双方约定,由杨某在考场内用手机拍摄试卷并传给“枪手”作答,再由林某通过短信和聊天软件,将试题答案发送给参加考试的滕某等2名考生。该作案团伙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及时掌握,杨某在考场内使用手机拍摄试题时被监考人员当场抓获。

  【提醒】

  刑法修正案(九)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,非法出售、提供试题、答案罪,代替考试罪。组织高考作弊属于刑事犯罪,参与者将面临有期徒刑、罚金等处罚。近年来,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,对考试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。广大考生要严守法律法规底线,切勿一时糊涂,遗憾终生。

  二、携带违禁物品自毁前程

  【案例】

  2021年高考数学考试期间,考生吴某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,将一道几何题拍照上传至网络,被相关部门依法查获。依据相关规定,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。

  【提醒】

  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。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,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,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、各科成绩无效。无论何种理由、无论是否使用,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即构成作弊。提醒广大考生,务必要遵守考场规则,切勿因小失大,影响未来前途。

  三、误信高考押题影响备考

  【案例】

  部分商家利用一些考生、家长的投机心理,将押题当成牟利工具,通过宣称“神预测”“精准押题”、炒作“名师押题”“AI押题”等虚假宣传手段,诱导考生、家长购买所谓的“高考押题卷”“高考猜题库”“备考攻略”等。部分考生、家长误将其当成备考“神器”、制胜“法宝”,不仅花高价购买,还影响了自身正常备考安排。甚至,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,用发短信、网页弹窗等方式出售所谓的“高考真题和答案”,一旦点击后就会以“预付订金”等名义要求付款。

  【提醒】

  近年来,高考命题持续深化改革,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关键能力、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,突出反押题、反套路的导向。靠AI或所谓的“专家”押中题目的可能性极小。考生将大量精力投放到“押题卷”,不仅在备考时间安排上得不偿失,也容易被不法商家所骗,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损失。

  四、轻信提前查分泄露信息

  【案例】

  骗子利用家长焦急等待的心理,高考结束后,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,称可查询高考成绩,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。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,点开网址链接,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,或者要求输入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账号等信息,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诈骗。

  【提醒】

  每年高考出分前,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都会提前公布官方查询渠道,考生应通过官方渠道按时查询,不要因一时心急上当受骗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在喀山,习近平说起“万里茶道”

北京4月10日电 (记者 陈康亮)中国A股10日(周三)“遇冷”,主要股指悉数下跌,但飞行汽车(eVTOL)板块逆势上涨,表现亮眼。

广东省海外联谊会代表团参访巴西圣保罗

史占花动容了。在社区的帮扶下,她开始带领着残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创业。“大家大都是轻度残疾,有精力也有能力,我们的生意红红火火。”

2名同班初中生相继离世,这种病如何防?

本次“村跑”参赛选手包括广西各地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业企业职工、有关农业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职工等人群。

2024年宁夏青少年篮球俱乐部邀请赛开赛

不仅果皮颜色多样,菠萝的叶片在菠萝资源库中也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色彩变化。从传统的绿色叶片,到杂交后的红色、深红色、浅绿色等不同叶色,仿佛“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”。栾爱萍介绍,这些独特的性状源于野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,也离不开育种团队多年的创新努力。

众议院选举失利后,日本首相发声

“我们这次带了两种运动风筝,一种是双线的、一种是四线的。”山东潍坊鲁鸢风筝运动队队长魏涛向记者介绍,“四线风筝在空中可以停,也可以变换各种造型;双线运动风筝则可以像飞机一样飞行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